你的位置:开丰 > 关于开丰 >

用五运六气解读少阳病

  • 发布日期:2024-08-26 05:50    点击次数:160
  • 【本文共4539字,阅读约需14分钟】

    本文选自田合禄教授2012年发表在《中医临床研究》的论文,现将论文内容发出以飨读者。

    《伤寒论》争论最多的就是厥阴病和少阳病,被学者称为千古疑案。本文将阐述我们对少阳病的认识。

    1少阳解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少阳之上,相火主之。”《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少阳之上,火气治之。”少阳是标,相火是本,说明相火是少阳的本气,而相火属三焦,则少阳当从三焦论述,不是胆。但三焦相火主一身阳气升发,故主春气的肝胆从三焦相火而化,五运六气理论称作“厥阴从中气少阳”而化,俗称三焦相火寄予肝胆。张元素说:“胆属木,为少阳相火,发生万物。”

    《伤寒论》六经欲解时告诉我们,少阳主寅卯辰三时,而寅卯辰三时正是东方日出的地方,所以少阳之气就是日出生生不息之气,少阳相火就是东方喷薄而出的一轮红日,瑰丽的阳光温暖着我们可爱的身体。少阳三焦相火这轮红日,决定着人体的基本温度,这个基本温度的变化决定了人的生老病死,是何等重要啊!可是《伤寒论》注释家绝大多数都把少阳解释为足少阳胆经,失去了少阳三焦相火的真谛,主都不明,天下何以得到安宁?何以安身?何以治病?

    图片

    2少阳生理

    2.1阳气之主

    少阳主相火,为阳热之气,输布阳气,充周一身,起着温煦长养的作用,热蒸湿动,故其热中有湿,并不燥烈。

    2.2少阳主表

    《灵枢·本藏》曰:“三焦膀胱......腠理毫毛其应。”毫毛在表,故知少阳三焦主表。又《素问·刺禁论》说“心部于表”,《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君火以名(王冰注),相火以位”,相火代君行令,也说明少阳三焦主表。

    2.3蒸腐水谷,化生营卫气血

    相火在中宫蒸腐水谷化生营卫气血,相火蒸动膀胱水液,使阴静之水,动而化气,冉冉而升,充盈周身。静水变成动水,流而不腐,濡养着各脏腑组织。

    2.4三焦主升降出入

    《三十八难》曰:三焦“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六十六难》曰:“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三十一难》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素问·阴阳类轮》说少阳“一阳为游部”,游者不固定,说明少阳三焦相火象太阳一样运动不息。

    《灵枢·本输》曰:“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藏。”机体内气体的运行交换,有肺换气和组织换气,及肾纳气。组织属于腠理。所以少阳上注肺、下灌肾,通于腠理,主持着机体气的始和终及升降出入,阐明了人体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气依靠血液的运输布散周身,故经历于五脏六腑。

    虽然说肺系和肾系是主人体排泄的,而腠理为三焦腑,三焦又统帅着肺系和肾系,所以真正主排泄的是三焦。《灵枢·论勇》说:“黄色薄皮弱肉者,不胜春之虚风;白色薄皮弱肉者,不胜夏之虚风;青色薄皮弱肉,不胜秋之虚风;赤色薄皮弱肉,不胜冬之虚风也。”可知人体五脏系统虚损的共同虚损表现是“薄皮弱肉”,那么形成“薄皮弱肉”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太极元气不足,归根揭底是三焦不足。因为皮肉之间是腠理,腠理是三焦腑,脾主肌肉,属于太极系统。《灵枢。五癃津液别论》说:“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太素经》说:“月满则海水西盛,人焦理却;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焦理薄。”杨上善注:“三焦之气发于腠理,故曰焦理。”可知三焦不但应腠理,还温充皮肤肌肉。三焦不温充皮肤肌肉就会导致“薄皮弱肉”。“薄皮弱肉”体虚的人必定营卫气血都虚,关于营卫气血,《内经》曾设专篇进行论述,主要内容可见于《灵枢经》中的《营卫生会》、《营气》、《五十营》、《卫气行》、《卫气失常》等篇,论述了营卫的生理病理以及与天道相合的规律。《伤寒论》说桂枝汤本为解肌,脾主肌肉,肌肉之中有腠理,是三焦腑,所以桂枝汤是调理三焦和脾的方剂,是治疗太极的基础方。

    2.5主持原气

    少阳三焦相火主人身之元气。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脏之所以禀三百六十五节气味也。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十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覩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难经·八难》说:“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源,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难经·六十六难》说:“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五脏六腑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难经·三十八难》说:“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难经·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气之所终始也。”《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指营气、卫气、宗气),经历五脏六腑。”这些论述,充分说明了三焦是气呼吸出入及升降的通道,人体之气,是通过三焦输布到脏腑及全身各部分的。《中藏经》将三焦主持诸气的作用作了详细论述,它在《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之法》中说:“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

    少阳三焦相火是产生原气的源泉,五脏六腑十二经络有病,首先应取原穴治疗。这种理论的研究与阐述,在临床中也得到了验证,即子午流注针法的应用,取五输穴的原穴。

    2.6主持水道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决,疏通之意。渎,沟渠。决渎,即疏通水道。说明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流动的通道。人体的水液代谢,是由三焦和脾胃、肺系、肾系等多脏腑协作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相火的气化为主导,如果没有三焦的气化作用,则肺系、脾系、肾系等输布调节水液的功能也难以实现。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论》说:“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

    少阳为“游部”,游从水,就说明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太阳和水形影不离。

    三焦相火蒸化水液,“主持诸气”,是体内水液正常运化的根本条件。这个水液的循环运行,上达于天—肺,肺主天气为水之上源,即《素问·经脉别论》所谓“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归于地—脾土,即《素问·经脉别论》所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说明膀胱也属于土地。这可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的自然现象得到理解,“上归于肺”就是“地气上为云”的过程,“下输膀胱”就是“天气下为雨”的过程。《素问·阴阳类论》说:“二阴(少阴肾)至肺,其气归膀胱,外连脾胃。”《灵枢·本输》说:“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灵枢·本脏》说:“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图片

    故《素问·六微旨大论》说:“相火之下,水气承之。”说明了少阳三焦相火与水液的密切关系。《说文》:“承,奉也。”奉者,涵养之意,一方面说明只有水才能调节相火这轮红日的温度,另一方面说明只有相火这轮红日才能气化水液。

    3少阳病理及证治

    由少阳的生理可以推知少阳的病理。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少阳司天......火木同德......民病寒中,外发疮疡,内为泄满......”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火淫所胜......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天府绝,死不治”。

    少阳三焦相火主一身阳气,所以少阳三焦相火的盛衰就决定了少阳的病理变化。少阳相火太盛或外感暑气,则发温病,病位在太阳、阳明、少阳三阳和肺气胸中,《伤寒论》称作“三阳合病”,就是白虎汤证,壮火伤气津则加人参,重伤津液则是竹叶石膏汤证,《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称此大小白虎汤为外感天行病。谁说《伤寒论》没有温病?少阳相火不及则阳气虚,扶阳则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大小阳旦汤证(即《伤寒论》桂枝汤证、建中汤证)。少阳火郁则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大小阴旦汤证(即《伤寒论》柴胡汤证、黄芩汤证)。《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君火以名(王冰注),相火以位。”相火代君行令,故多太阳少阳合病,即少阳不及的病位多在太阳。而少阳火热太过必克肺金,故多少阳阳明病。

    图片

    于此可知,不能认为只有小柴胡汤才是少阳病的主方和小柴胡汤证才是少阳病的主证,必须改变现行《伤寒论》高教材的这种观点。

    少阳太过、不及、火郁三证,只有白虎汤证温病禁汗、吐、下,小柴胡汤和桂枝汤都是发汗剂,所以不能笼统说少阳病有汗、吐、下三禁。

    少阳相火虚衰则水不化气,于是就产生了各式各样的水液病,如小青龙汤证、苓桂术甘汤证、五苓散证等等,就不一一赘述了。

    少阳病多在太阳和阳明篇,所以少阳病本篇条文很少,实际上在六经病中少阳病最多。少阳为游部,六经皆有少阳病。

    图片

    4少阳之为病

    《伤寒论》少阳病篇263条说“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可知少阳与口、咽、目有密切关系,这是说少阳的本气相火盛衰所发之病,不是小柴胡汤的专利证。

    少阳主阳气,《灵枢·卫气行》说阳气平旦出于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清阳出上窍”。《灵枢·经别》说:“足少阳之正......上挟咽......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也。”三焦相火寄予胆。《素问·阴阳类论》说:“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干燥,病在土脾。”《素问·阴阳别论》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是厥阴,一阳是少阳,二者主春天生阳之事。厥阴为风,少阳为火,风火上炎心肺多病急慢性咽喉炎。绝,就是不生阳气了,则阴盛阳衰,属于太阴“脏寒”,故云“病在土脾”。阴气弥漫,故见“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干燥”证。

    《脾胃论·五脏之气交变论》说:“夫三焦之窍开于喉,出于鼻,鼻乃肺之窍......一说声者天之阳,......在人为喉之窍,在口乃三焦之用。肺与心合而为言,出于口也,此口心之窍开于舌为体,三焦于肺为用,又不可不知也。”

    《灵枢·四时气》说:“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吐。”《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素问·奇病论》说:“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

    图片

    故胆虚,气上逆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为什么胆汁会外泄呢?因为胆内寄有相火,火旺胆液沸腾则外泄于胃。总之,口苦乃火气为病。

    干者,是缺乏津液所致。其因有二:一是火旺伤津液所致;二是火衰不能蒸布津液所致。

    眩者,眼睛昏花、视物摇晃不定或旋晕。如《说文》:“眩,目无常主也。”《释名·释疾病》:“眩,悬也,目视动乱如悬物,遥遥然不定也。”《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其动掉眩巅疾。”何以致其眼睛昏花或视物摇摆不定呢?水、火、风也。火能照物,火衰则视物不明。水也能照物,水亏则视物不明。再者,水动、火动、风动,则“遥遥然不定”。由此可知,少阳相火不能蒸化水液上注津液于目,则眼睛昏花。风火上扰则视物摇摆不定。

    小编注:学习中医切忌思维僵化。《伤寒论》不仅只有伤寒,还有温病。少阳病的主方不是只有小柴胡汤。如果一见少阳病,就想着用小柴胡,就陷入了西医治病的思维,x病毒必须用x药。因为人体并不会按照教材呈现的情况生病,比如同样是发烧,有的人发烧感觉很热,有的人发烧感觉很冷,西医可能就会用同一种退烧药,中医则会整体辩证。上医、中医、下医之间的门槛,不仅仅是看治疗未病,欲病、已病。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命能有整体的认知,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编辑:如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Powered by 开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